他是来自农村的笨学生,考研3次读博7年,一篇论文引起世界轰动

在很多人看来,许多最后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天赋异常,有着比普通人更聪明的地方。很多人感叹自己没成功,可能就是在某方面缺少了点天赋,于是自怨自艾。恕不知,他们并不是缺少天赋,而只是没有努力罢了。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一位非常成功的科学家,他曾经是许多眼中的“笨小孩”,但他通过一次次地努力,最终在科研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就是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

2016年9月,薛其坤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奖金100万美金,薛其坤这时候为普通大众所熟知。

其实,薛其坤并不是在2016年才出名的,他因卓越的科研成绩成名较高。他35岁就被评为教授,41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50岁攻克了量子物理世界性难题而一举成名。

就是这样一名世界级物理专家,薛其坤教授的故事颇为传奇,他是山东临沂人,出身于普通农村家庭,薛其坤教授却在很多场合谦虚地说自己是出身于农村家庭的笨学生,没有比常人更聪明的天赋,完全是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走到现在的成绩。

为什

么这样一位著名的院士,非要说自己笨?翻开薛其坤教授的经历,我们确实看到了几次他“笨”的事情:

一、考研3次读博7年

现在很多人都考研,考研竞争也非常激烈,有的人一次不成功,继续二战,二次不成功,继续第三次。薛其坤教授就是如此,他当年考研也考了三次。

薛其坤教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毕业后他想考研,但第一次考研数学只考了39分,结果可想而知。他不甘心,第二年继续考研,没想到这次物理只考了39分,这对一个学物理的人来说,打击非常大。但他仍然没有放弃,终于在第三次,成功考上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要是换作其他人,两次都有39分的考研成绩,早就放弃了。

硕士毕业后的薛其坤由于没有找到理想工作,没办法只好跟着导师继续读博士,这一读就是7年才毕业,当然这期间包括他在日本留学时间。

二、外语很烂

薛其坤教授未学期间,外语水平实在是非常差,不仅包括英语水平,日语也很差。

1992年6月,薛其坤一次偶然的机会,被导师送到了日本东北大学金属材料研究所学习,师从著名的物理学家樱井利夫。但困难随之而来,这位樱井利夫教授要求非常严格,樱井利夫的实验室号称“7-11实验室”,就是要求学生每天早晨7点前必须到实验室,晚上11点前不允许离开实验室,而且一周至少工作6天。

更让薛其坤吃不消的是,他刚到日本时,语言严重不通,在实验室里,根本听不懂导师和其他人说的话,仪器设备也不会用,每天只能干着急。但他没放弃,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终于攻克了日语难关。

但他的英语仍然让人担心,在1996年被邀请到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做报告的时候,薛其坤糟糕的英语让他诚惶诚恐。为此,他在演讲前,将需要讲解的英语单词提前全部写在了纸上,而且模拟练习了至少80几遍,这才保证了他的演讲顺利完成。

也就是这样一位自谦为“笨学生”物理学家,在35岁就评为了教授,41岁就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了当时最年轻的院士之一,后来调任清华大学工作后,一直升职到清华大学副校长至今。

薛其坤教授最突出的贡献是来自于他50岁时

,一次科研结果。从2008年开始,薛其坤教授团队就在致力于研究观察量子反常霍尔效应,为此这个团队20多人努力了4年多时间。终于在薛其坤教授50岁的时候,获得了成功。

后来研究成果论文在美国《科学》杂志上进行了发表,顿时引起世界物理学领域轰动。看到论文的时候,著名诺贝贝尔奖物理学家杨振宁非常惊叹,激动不已,并给予了高度称赞:“这是从中国实验室里,第一次发表出了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凭借这次重大发现,让薛其坤教授在世界物理学界声名鹊起,这也才有了后来获得未来科学奖的事情。

从笨小孩,到中国科学院博士,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再到攻克世界级难题,最后到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稳扎稳打,走得如此坚实。

薛其坤教授的励志故事告诉我们,不是所有人都是拥有极高天赋,成功也不完全只靠天赋,更多的成功者,靠的都是汗水。只要我们肯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人生的成功。

对于薛其坤教授励志的故事,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交流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