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命题科目泄题雷同超纲 考研自主命题亟待规范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虽然已经结束,但一些高校却接连爆出自命题科目试题出现泄题、雷同、超纲等问题,引起了大家对于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公平性、权威性的关注和对高校招生工作机制的反思。

目前,电子科技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山东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高校已确定将对相关科目进行补考。西南大学(分数线,专业设置)、电子科技大学已对有关命题教师、涉事人员、学院负责人、研究生院负责人作出严肃处理,有关地方主管部门也已对相关地方高校启动了调查问责程序。教育部也公布了对西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考研自命题事件有关校级领导干部问责的通报,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处分。

2018年8月,教育部就专门发布了《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对研究生考试过程中的命题、审题、制卷以及试题答案保密保管、运送交接等各工作环节进行了规范,但实际操作中还是有问题,作弊、泄题、错发试卷等乱象在研究生考试中还是时有发生。出现问题的环节“栽”在自命题科目上,暴露出高校对自命题科目考试的监管和重视程度不够,背后反映出的是某些高校负责人对招生自主权缺少足够的责任意识。事实上,自主命题权的下放,有助于高校人才多元化、专业化,本是高校教改的有力举措,目的是为了确保高校选拔出真正适合本校、本学科的人才。

研究生教育处于高等教育的“顶端”,招生考试作为“入口关”直接关乎教育公平。一方面,学校应该珍视手中的自主命题权,出题人、监考老师等其他考研的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提升自己的责任心,要意识到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权力,更会对考生、学校生源甚至学校未来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一旦发生类似的“乌龙”,再及时的回应、善后、调查等补救措施,可能都“补”不回涉事高校公信力的流失。

另一方面,如果高校只有自主命题权,而没有相应制衡、监督的机制,完全靠个人自觉,难免会出问题。考研“乌龙”中的疑点还需要相关学校和部门深入调查,找出问题所在。比如从出题小组的组建到试卷发放过程中的监督机制,及时给公众一个合理答复,绝不能以道歉和报销考生补考产生

的额外费用了事。值得肯定的是,各涉事高校在问题出现后,基本都在第一时间发布了相关通报致歉,同时确定了补考等实质性的补偿措施,这些都是学校尽力挽回公信力的一次努力。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推动完善招生考试制度,出题、监考、判卷等各个环节都需要建立专业的标准,组织专业的队伍,需要学校、监管部门共同努力。   (李琼)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