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大钱“叫兽”性骚扰女研究生的背后,可能有这3大原因

??上海财大的第二次微博回应,处理结果

钱逢胜被学校开除、撤职,与他有关的公司也辞去了他的职务。除此之外,钱逢胜还面临着警方的调查。这简直大快人心!

01

中山大学教授张鹏性骚扰多名女大学生,华裔女学者举报北航教授陈小武性骚扰7名女学生……为什么这几年大学“叫兽”性骚扰、甚至性侵学生的事件频频发生?

一般来说如果要寻找真实的、具体原因,肯定要从这些施害者的成长史、情感史、家庭状况和个人三观上仔细追寻。就像我们在临床中给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做面诊一样,至少花上2个小时深入交流,才有可能发现其心理、行为出现问题的线索。

但毕竟这是新闻事件,我们没有办法如此接近当事人。在这次风波中,钱逢胜本人也一直保持沉默,从未对外界透露过片言只字。可能他也知道,在凿凿证据下,再怎么说都是辩解。

那他为什么会这么做?我们只能根据社会大环境,再结合我们的临床经验,尤其是我们利用深度催眠下的病理性修复技术(TPMIH)处理性心理障碍时的突破发现,来推测其中的原因。

首先,钱教授的婚姻99.99%出了问题。

钱教授虽然是已婚男士,但他与妻子的婚姻质量可能并不高。两人可能三观并不一致,缺乏共同语言,经常因一些琐屑的家务事发生矛盾,或者索性互相漠视,形如合租的舍友。精神上的沟通和共鸣?很可能压根不存在。

读到这里,可能很多中年读者发现这怎么像是自己和

另一半的写照?

确实,在都市里,这种婚姻倦怠是普遍现状,很多夫妻的婚姻甚至名存实亡,大城市的离婚率也非常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婚姻出现了问题这很可能是一个基础,而且是可能性非常大的基础。但两人又不至于走到离婚这一步,尤其对于60、70年代的人来说,婚姻就像个金刚箍,虽然可能让人很不舒服,但是一般不敢轻易打破,离婚是要付出很大的勇气和决心的。但这种情况可能会促使男性发展婚外情的欲望。

第二,这与大学校园教育系统的风气有关。

我读研究生的时候,2001年到2004年,我们复旦的校风还是挺淳朴的。但当时我们就知道高校里有个别研究生导师尤其是理工科的,几乎就是把学生当成一个工具。

比如写论文、做课题,其实大部分都是学生的功劳,但第一作者署名却是导师的名字。有时候,个别导师在社会上接了一些活儿,所谓的项目,也都交给学生来干,自己获取从中的利益。

可能你会说,导师安排事情给你干,其实能锻炼你的能力。话虽然是这么说,但学生到底从中是否真的得到了锻炼,个别导师的真正目的是怎样,大家都心知肚明。

为什么学生们大多时候只能默默地去做?一方面确实出于尊师重道,但更多是出于非常现实的原因——导师掌握着研究生能否顺利毕业的“生杀大权”。

对于这一点,导师们心里也明白,他们知道自己有权力。所以直到现在,导师让学生帮忙做论文、做研究、做课题、接私活儿还是普遍现象,只不过是程度不同罢了。

有些好的导师确实会在这过程中传授专业知识,旨在让学生有所提升;但的确也有很多导师把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都丢了,一切从利益出发,把学生当做廉价劳动力。

不仅是导师,一些重要课程的老师也是如此,因为他们同样掌握着学生会不会挂科、能不能顺利拿到学分和学位的决定权。

总而言之,在本科生、研究生的教育体系里,尤其是后者,导师和老师有非常大的权力,学生普遍不敢得罪他们,这就为他们做出不当行为而很可能又不用负责任寻找了灰色空间。

第三,钱教授可能是一个社会化程度较低的动物。这句话并

没有侮辱之意,只是站在人类社会化、道德化的过程上的评价。

我们都知道,人是一种社会化的动物。这句话有两个含义,一是“动物”,二是“社会化”。也就是说,无论怎么样社会化,人始终会带有动物的属性,这是无法改变的。而男性的动物属性又普遍较强,更容易受到女性的吸引,雄性激素来得快、去得快,这是人类这种动物长期繁衍而来的本能。

那什么样的女性在生理上的女性特征更强、更容易勾起男性的动物本能呢?自然是年轻女性。这个现象放之于大自然,都能在其它动物上找到一样的规律。

所以很多人说“男人都喜欢年轻的女孩子”,甚至还编了个笑话“男人对女人的喜爱是忠贞不渝的:18岁时喜欢18岁的姑娘,28岁时也喜欢18岁的姑娘,到了58岁还是喜欢18岁的姑娘”,这确实有事实基础。

可难道“动物属性”和“本能”就能成为男性沾花惹草的正当理由吗?当然不是,因为人是要社会化的。

婴幼儿的动物属性很高,但随着受教育程度增高,其社会性不断加强,逐渐朝着有自控能力、有道德、有理性、有思想的“人”发展。说的通俗一点就是,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是有节操的,有追求的,要适当地控制动物的本能和冲动,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才能完成人作为高级个体的意义体现和提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所以,社会上真正能得到人们尊重、认可的人,不一定是事业非常成功的人,但一定是社会化得非常好的人,他们能很好地遏制动物本能中恶的、自私的一面。

那社会化得好的男性难道就不喜欢年轻女性了吗?不,他们出于本能还是会喜欢,但这种喜欢仅止于欣赏和尊重,因为他们内心有更加笃信的道德底线,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也就更加的精神充实。

说白了,这就是人们说的要有积极的、健康的三观,只有这样才能支持个体去完成更高级的社会化过程。

相反,放任自己动物本能而伤害他人的“人”,被称之为“禽兽”。

所以,钱“叫兽”可能面临婚姻困局,在家中郁郁不得志;但作为老师,在学生面前他又有很高的地位,虽不能说可以为所欲为,但起码有了一定权力;他的社会化程度又不高,缺乏人性应该的情操,三观不正,听从了自己动物本能的驱使,便去侵犯学生。

也不排除,从精神心理的角度,他可能在情感经历上有一些创伤,可能是其与年轻女性正常交往时的某些心理需求未得到满足,演变成婚后仍对年轻女性有超乎寻常的欲望。

我曾经治疗过一个恋童成瘾的患者,在深度催眠下我们找到了他恋童的主要根源事件。在其初中时,他与一名女同学情窦初开,想互相亲热之际,被突然出现的家人撞见,女孩慌忙逃走。

男孩非常沮丧,他本来极其强烈的、想触碰女孩的冲动不但被一下子打断,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还被家人训斥;其成年后又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便演变成对女童有欲望的扭曲性心理。

钱逢胜对女性的行为不是恋童,但如果他对年轻女性有不可遏制的性冲动,甚至到了病理性的地步,那这很可能与这个恋童案例背后的创伤是相通的。

必须说明,我这里说的“创伤”只是精神心理上的术语,代表其中病理性的记忆,并不是为性侵者、性骚扰者开脱罪名。即使他们在承受创伤时或是受害者,但也不代表他们可以去伤害别人,更何况他们都知道作出这些行为会有什么后果,将承担什么后果!

02

校园性骚扰、性侵并不是新鲜。

在我上小学时,80年代,我老家的镇上便有一所小学的校长性侵学生。他一开始是老师,后来逐级晋升为校长,在这20年间不断地性侵学生,听说受害者达上百人。那时也没有什么媒体报道,自媒体曝光,但小镇上藏不住秘密,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所有人都感到难以置信。

所以,这样的事件一直存在,只是现在媒体发达,人们的自我保护、维权意识不断进步,才令越来越多黑暗得到曝光。

现时,大众对幼儿园、小学、中学里的性侵事件已经有强烈的抵制意识。所以,一旦这些学生受到性侵、性骚扰,必须零容忍!孩子一定要第一时间告诉父母,父母应采取强硬措施,施害者必须受到严惩,避免他们对孩子实施更进一步的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父母还应该从小教育孩子懂得保护自己,也不侵犯他人,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应该让他们懂得自己的隐私部位是不能让别人触碰的。

但对于大学生及研究生来说,情况则复杂得多。

正如上文说的,大学生、研究生与老师之间存在着非常现实的问题——不举报吧,实在是心身折磨;举报吧,但如果不能扳倒对方,对方还是我的导师或课程老师,采取报复,那我的学业前程可能就堪忧了。

这时就必须慎重,理性,斗智斗勇。这次的上海财经的女生就是一个很好的反击典范。

认为自己受到性骚扰就贸然举报、公开,这可能不够理智,万一证据不充分,学校不支持,作为学生就非常被动,还可能加重心理上的创伤。

所以,一定要先搜集到有利的证据,必要时也可以效仿上海财经大学的这位女学生,向专业的法律人士求助。在律师的指导下,保持心理上和行为上的底线,有意识地搜集证据。

等到证据充分后,可向学校举报,但如果感觉学校态度暧昧,那么还可以利用证据警告对方:必须马上停止骚扰行为,保持正常师生的距离,否则将进行网络曝光,举报,报警!到时他的名誉、前程都会受到沉重打击!

当然,如果情节不严重,这样的警示可以是婉转的,暗示的,甚至可以顺势给对方一个台阶下。我相信,现在的老师、教授很聪明,他们领略过了互联网的力量,懂得什么叫识时务者为俊杰。

总而言之,受到侵害的学生一定不能忍气吞声,不能助长了对方的嚣张。如果对方不肯让步,就算不能让其受到法律惩罚或学校处分,至少也可以要求学校给自己换老师。

03

在最后还想提一下上海财经大学的做法。

这个女生在网络曝光前是否与学校沟通过,结果如何,我们不知道;但起码在其公诸于网络后,上海财经学校仅利用两个休息日便查明事实,第三天公布处理结果,谴责、开除钱逢胜,公开划清界限,表明态度,处理得干净利落。

相比之下,去年中山大学同样面对学子举报老师性骚扰,这所大学当时一拖再拖,犹豫不决,学生只好网络举报,引起轩然大波。但校方只回应已经责成启动相关程序,被网友认为“不痛不痒”。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个流程走了好几天,中间经历了一面倒的舆论谴责,人民网、新京报、央视网都对中大的沉默发表了措辞严厉的评论。但中山大学给出的处理结果仅是取消施害者的任教等资格和资质,并未开除。

这显然并不能安抚大众的怒火,连很多中大学子都表示对母校感到失望。

所以,上海财经大学的这一波操作可谓是成功的危机公关,甚至已经转变为一次正面的宣传。它可能失去了一个在学术上和专业领域上有雄厚资源的教授,但给学校里的学生、老师带来了公平、公正的态度,带来了安全感,更加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从长远看这利大于弊,值得其它高校学习。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高校性骚扰事件,我认为高校对教职工的要求应该随着社会的意识的进步而有所提高。随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到来,知识资产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大众对高级知识分子和老师的品行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真正德艺双馨的教师才能符合大众对的期待!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