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考研”搅动研究生招生格局扩招硕士研究生研究生考试_网易订…



“逆向考研”现象可能会进一步扩展。

9月27日,2023年研究生考试预报名结束,正式报名将在10月5日开启。

考生热情很高,预报名开启当天,报名系统一度瘫痪。近年来,全国考研报名人数持续上涨,有机构预测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将突破520万人。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部分高校2023年研究生招生计划发现,虽然个别高校缩招明显,但有更多高校扩招研究生。有考研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经不完全统计,新增专业的数量及招生人数还是大于删减的部分,没有看出明显的缩招趋势。

接近招生计划制定部门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目前各校发布的2023年考研招生计划是根据上年录取情况所拟定,具体计划需要由教育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定,预计会在明年2月确定。

虽然整体没有缩招,但记者发现,2023年考研还是出现了结构性变化,包括推免生比例小幅提升,非全日制研究生缩招明显,更多非重点高校的热门专业受追捧出现“逆向考研”等。

众多高校新增或扩大招生

北大、清华招生



计划如何,在2023年考研中具有风向标意义。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2023年北大校本部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5112人,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增加,但1.33%的增幅弱于2022年考研3.85%的增幅。

2021年是研究生扩招的重要节点。教育部等三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稳步扩大。

一些名校都是从2021年考研开始新阶段的扩招。比如,北京师范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为4100人,2021年大幅增至4700人,2022年和2023年招生计划维持在4800人;复旦大学2020年研究生招生计划为6400人,2021年大幅增至7500人,2022年和2023年招生计划维持在7500人。

北大扩招主要是因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未来技术学院今年新增招生。两个学院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支持北京大学新工科建设和发展,今年招收工程硕士,分为材料与化工、生物与医药两个方向,硕士生第一年在校



学习,后两年在企业实践。

今年很多高校新增了招生学科专业,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增了6个招生领域,该校整体招生计划相应比上年增长1.62%。

作为一所“双非”高校,广州大学今年新增10个一级学科和3个二级学科招生,只取消了1个一级学科招生。这让广州大学招生计划达到3300人,已经接近985高校招生规模。2022年考研,有20006人报考广州大学,但只有2922人被录取。

厦门理工学院2023年拟计划招生710人,比上年增长11.1%。这所地方高校招收研究生的学位点共12个,其中8个硕士点为今年首次招生。

除了北大,还有一些名牌大学2023年考研扩招。比如,西安交通大学增加500人,湖南大学增加300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增加200人,中南大学增加140人,吉林大学增加40人,天津大学增加20人。

有扩招也有缩招

2023年在学校整体招生计划方面,中山大学招生计划7600人,比上年减少600人;华中科技大学招生计划7300人,比上年减少300人。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中山大学缩招的重要原因,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缩招。其中,公共卫生学院(深圳)和药学院(深圳)甚至没有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

不独中山大学,北京大学今年非全日制研究生也缩招40人。其中,数学科学学院的应用统计硕士、法学院的法律硕士没有招生。

一位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后,非全日制研究生入学也要先通过全国研究生考试,但这部分目标人群考试通过率较低。”

在分学科招生计划方面,值得注意的一个现象是部分高校文科招生计划减少。比如,北京大学的法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招生计划减少,清华大学的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研究院的统招招生计划减少,华中科技大学的经济学院、人文学院、法学院招生计划减少,中山大学的外国语学院、国际翻译学院、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招生计划减少。

考研教育考研英语讲师何凯文认为,文科专业招生人数逐年减少,会导致文科生考研压力陡增。“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内对于人才和学历的这种‘高消费’,在文理科人才培养不均衡、不合理时,招生政策会进行相应调控。另一方面就是整个市场对于应用型人才的渴求,也导致理工科人才会更为紧缺一些。”

“逆向考研”新现象

考研竞争日趋激烈,考生流向也出现了结构性变化,“逆向考研”正在成为越来越多考生的选择。

所谓“逆向考研”,是指一些本科毕业于“双一流”高校的学生,把报考目标投向非“双一流”(俗称“双非”)的普通院校。

为什么会出现“逆向考研”?

首先,名牌大学竞争过于激烈,报考人数增长已严重放缓,更多考生涌入一般高校。中国人民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7604人,增长率只有4.39%。相比之下,深圳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27966人,不仅报名人数超过中国人民大学,增长率还高达41.7%。

公开信息显示,长江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高校2022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率超过50%。

其次,以往需要调剂才能招满的一般高校,如今已经不愁生源,热门专业甚至只录取第一志愿。这导致考生无法兼顾,即报考名校落第后,还可以通过调剂进入一般高校。

兰州理工大学相关工作人员表示,“随着考生报考越来越理性,一志愿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调剂名额越来越少,难度也越来越大,一志愿报考录取概率最大。”

“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持续增长,‘考研’热度不断加强,成功‘上岸’难度越来越高,尤其是调剂成功的难度更是几何级数的增长。某种角度上来说,选择可能真的要比努力更为重要。”河北经贸大学研招办主任李伟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选考“双非”事实上给了研究生报考一个改变的机会,也给不同高校一个改变的机会,让更多的高校能够有机会获得多样性的生源,能够让自身发展有更多机会。

在北京建筑大学录取的2022年研究生新生中,有128名学生来自“双一流”高校,占录取总数的10.5%。他们分别来自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北京建筑大学的“王牌专业”——建筑遗产保护专业,录取线比上年高出了60分。

北京建筑大学研究生院研招办主任李昕介绍,如今,很多“双非”高校都在走“专而特、专而精、专而优”的路线,跟名校的同类学科相比更具竞争力。同时,“双非”学校硕士生比例远超过博士生,导师对于硕士生的培养会更深入、细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