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研复试通关宝典 导师篇

A.正如优塔教育在复试政

策篇中所讲的,一般导师组综合面试环节在复试中占比达50%左右,导师对面试中考生的印象非常重要,但毕竟复试包含三个模块,外语听口及专业笔试等基础内容考核导师也并不能完全说了算。这个问题要视不同院校情况辩证看待。

Q2.考研尤其是复试一定要找导师吗?

A.这其实也不是必选项。你想下,每年大量考生跨校报考及各种调剂复试,难道都找过导师?实际上初试备考阶段我们就常说,如果能通过熟人推荐、学长引荐、机构对接、网络邮箱、学术活动、课堂学习等各种方式找到导师取得联系,去找下一般也没什么坏处,不过你得对自己比较有信心,有拿得出手的作品集,向导师请教一下,导师一般也会给些建议。如果没有准备好的作品,就先把初试考好再说。

事实上,要不要找导师,也要看具体招生单位来定的,一些专业的艺术类院校,如果是初试就按明确的导师组研究方向来招生的,那你找下导师获得认同更有必要;但就绝大多数综合类院校而言,初试不区分研究方向导师组,甚至复试也不分导师,而是复试后才确定具体导师名录及考生导师双选的,那找导师的重要性会直线下降(虽然导师必要性减弱,但对于参加复试的你来说,个人感兴趣的研究课题方向还是一定要明确并准备的)。当然如果考生报考前就已非常明确就是冲着某导师报考的情形例外。

另外即便一些院校是导师制招生,导师可能会在复试前已有包括本校生在内的自己心仪的考生,这也是人之常情,导师也是希望招到优秀学生的,但并不代表他能够内定名额,导师单方面认可是不够的,还是必须要通过考试,初试复试哪项都不能落下,跟其他考生其实是同一起跑线,最后也是从高到低按综合分排名录取的,考试主要还是看成绩和实力,每年都有大量自始至终不认识没联系导师的考生凭实力一战考进的。导师是重要的,但千万不要神化导师的作用,说到底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实力和准备情况的。初试过后,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对自己专业及外语听力口语的提升,好好准备复试,不要因为找导师而本末倒置,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Q3.初试后/复试前,有必要联系导师吗?什么时候联系导师?

A.优塔教育认为,如果初试前已与心仪导师取得联系的,那可以继续维护沟通;若初试前未联系过的,那一般建议在拿到初试分数后再联系一志愿院校或调剂单位导师(一般确认可能过线或可能有机会进复试后联系导师才有用),无论初试成绩高低,能够在初试后复试前的这段时间在准备好的前提下有机会与导师取得联系还是有必要的,可能给你复试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若实在没途径联系到导师的,也不用太担心,毕竟考试最终是看的是综合能力,充分准备复试,同样能够获得导师青睐。当然,某些院校明确规定组织纪律不能联系的除外。

另外如果有机会联系,那千万不要担心浪费导师的时间或打扰导师,一般导师也想了解你,真正做学术的老师,不会怕学生打扰的。

Q4.从哪里可以找到导师的联系方式及基本情况呢?

A.院校官网的导师介绍,在读学长学姐,机构推荐,百度等资讯网站关键词索检,微信视频号微博等各种自媒体平台,知网、超星等导师近年学术论文观点课题研究学术论文平台,画展实践项目活动现场,校内外课堂讲座,新闻报道采访等都可能到获取相关信息。

Q5.联系导师之前需要先了解哪些情况?

A.导师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学术观点及研究成果、代表作品及项目著作、个性喜好、师生之间的相处情况等。

Q6.怎么联系导师呢?

A.优塔教育认为,实地拜访、电话微信、邮件等可以的。若首次陌生联系,建议最好是通过邮件的方式联系导师,但需要提前准备好交流的提纲及必备材料,注意礼节。

如果是电话联系,那第一次电话的目的性不要太强,主要是自我介绍,让导师有个初步的印象就好;千万不要毫无征兆的打电话,显得特别没有礼貌,如果非要打一定要征得导师同意或提前沟通好,看看导师是否方便,而且联系导师一定要本着与导师方便的原则,毕竟导师的时间是很宝贵的,要尽快切入正题,不要东拉西扯,避免引起导师的反感;建议考生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表明你此次通话的目的,也必须要注意礼貌用语,争取给导师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Q7.邮件联系导师需要注意什么?

A.邮件内容应包含自荐信、简历、作品集等(附件作品集等以PDF文件上传,文件不能太大,不要发压缩包,不要给人设置阅读障碍),让导师对你有个初步了解;建议用163邮箱给导师发邮件,因为有回执,能够看到导师是否看了自己的邮件,也可以用QQ邮箱,但建议要提前改好QQ昵称为本人姓名;邮件主题明确规范命名,建议写成“姓名+专业+学校考研的自荐信”,导师能够清楚知道你的邮件意图和大概内容,如果主题不醒目不明确,有被当成垃圾邮件忽略的可能;邮件字数不宜过多,导师一般既有学校教学任务还有自己公司或项目工作,没有太多时间看你的长篇大论,不能长篇大论要精简,表达清楚、明确即可,无需卖弄文采;注意细节问题,有称呼和落款等礼节,导师的姓名务必仔细校对,千万不要写错,用词规范,不要出现基础文字错误及格式错误,应反复推敲,内容有逻辑及条理性,有主有次,重点可加粗或加背景色突出,展现自己的优势,表明自己读研的决心和信心,能给导师留下良好印象;最后发送前须反复检查,确认无误后再发。

Q8.导师不回邮件怎么办?

A.出现这种情况很正常,不要慌张,甚至可以说导师一般都是不会回邮件的。但导师不回邮件不代表他没看到,发邮件依然是非常有必要的。

Q9.导师可能的邮件回复内容有哪些?

A.导师邮件回复,客套话=废话:比如成绩优秀,欢迎报考;我组名额暂时未定,请多留意官网公告;如果能进复试,欢迎联系我;专业/英语成绩不错,希望有机会能见面;来信已收到,欢迎报考我的方向;邮件已收到,但由于报名人数较多,请你做好复试准备;若初试分数过院复试线,复试考的不错,欢迎加我的课题;预祝复试顺利,静候佳音。

导师邮件回复,不是客套话=真心话:如请留下你的手机号码/微信或者加这个微信;这是我的电话,我们电话保持联系;我的研究方向是**,你是否确定有这方面兴趣,如有,请发一份详细规划给我;我组暂缺*人,如果你确定跟我的话,就不要联系其他导师了,复试前可见一面;复试专业课,多注意**方面,努力备考,希望录取,保持联系;欢迎报考,如果你有读博的想法或者进一步求学的需求,我有优质同窗资源可推荐;你不要着急填其他调剂系统,你应该能进我这边复试的,正常表现即可,问题不大;欢迎报考,我们方向是我跟其他几位老师统一招生的,具体各方向复试计划方案及名额尚未确定,等具体院校指导文件出来后再根据情况进行答复(如果着急的话也可以先联系其他老师),预祝取得理想的成绩,祝一切顺利。

Q10.在复试前,联系多位导师,是不是一件比较犯忌讳的事情?

A.提前筛选好拟联系的导师,同校同院系导师没有明确拒绝前,不建议给其他导师或所有导师发信联系;最忌讳的是群发邮件,这个错误不能犯,很可能被视为垃圾邮件处理。

Q11.复试前,考生多久联系导师一次比较好?

A.最好不要太频繁,如果真有事要问,不要想起一件事就给导师打电话、发邮件,最好记录清楚,找时间统一问,因为导师一般都比较忙。

Q12.如果想要提前约见导师,能够见到吗?

A.部分院校是有明文规定复试前不允许导师见学生的;能不能见到导师,也要看导师自己的意愿;另外近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外地线下约见也会受限。

Q13.如果导师同意复试前见我,需要带礼物吗?

A.一般不建议带,你的作品集及精彩履历可能才是最好的礼物,提前准备好交流的内容以及周全的礼仪更显的有诚意。

Q14.导师主要看中考生哪些方面/与导师沟通哪些内容比较合适/邮件里导师想看到什么?

A.这些其实都是同类问题,甚至复试中综合面试环节也是同类话题,都是导师所关心感兴趣的方面。具体来说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初试成绩、本科学习情况、毕业创作论文设计课题、过往作品项目及相关成果、工作或实践经历履历、考研目的深造意图、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或者说对报考研究方向的了解热爱程度、读研规划、个人品性等相关个人自述或综述等,具体可根据考生自身情况来定,拒绝假大空,个性鲜明坦诚沟通更容易打动人。

另外个人综述还有些套话模板:如本科期间,系统地学习了哪些专业的相关知识,从基础课程的到应用性较强的等,出于对学科专业的热爱,一直密切关注专业领域,还选修了相关课程及各种创作和实践,课余时间经常到图书馆查阅资料及不断思考创作,培养了创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四年的本科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是一种学习方法的揣摩及思路的探索,让自己对个人的艺术专业发展之路有了更深刻认识,也意识到个人专业领域的不足;希望通过研究生期间专业系统地学习,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希望在自己所选择的研究方向做出好成绩。

发表评论

|京ICP备18012533号-270